从两会看无人机,新通航时代已拉开大幕
从两会看无人机,新通航时代已拉开大幕
信心与春天一起生长。这几天关注两会,感受到了“春风浩荡,万物生辉”。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和中国式现代化蓝图铺展后首次召开的会议,将为中国巍巍巨轮标明航向、确定目标。
可以说,今年两会推动力度大、涉及面广,从政府工作报告到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再到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都在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擘画蓝图。这也让无人机行业的从业者看到了希望和拐点,以无人机为“顶流”的新通航时代正式拉开了大幕,无人机将在“新通航时代”谱写更加壮美的篇章。
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
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解读:虽然说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应用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我们缺乏基础性研究,比如发动机能力、高端芯片和传感器等,这也是我们亟需突破的地方。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解读:举个例子,成都市聚焦工业无人机产业链,实施建圈强链部署,中航无人机、四川腾盾、纵横股份三家企业正式获得成都市工业无人机产业链“链主企业”。
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解读:无人机遥感技术已经在矿山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在矿区灾害治理和智慧矿山治理中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支撑。2021年,无人机领军企业纵横股份和煤炭国重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立“矿用无人机研究中心”,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同时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在实践中研究和转化科研成果。
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解读:无人机行业已经进入到智能化、平台化、工具化的2.0阶段,已经在电力、安防、应急、水利、环保、矿山等行业进行大规模应用,并向着网联化、智能化和集群化的方向发展。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解读:新基建将成为后疫情时代激烈角逐的主战场,实景三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低空经济等战略,将是工业无人机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二、领导层重要讲话
图片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目前,我国制造业门类、品种齐全,下一步要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全面提升。国家将大力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
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三、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加强科学技术部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等职能。
解读:为突破通航产业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撑。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部会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只有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成果应用的主体,才能使企业从源头全过程参与,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都能发挥主体作用。
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解读:数据就是生产力,中国已成为数据资源型大国。而无人机在数据采集方面的优势和能力突出,可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灾害应急处理、土地监管、资源开发、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等,特别是在基础测绘、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字城市建设和应急救灾测绘数据采集等方面,已经成为重要的科技力量。
三、两会相关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特级技术专家羊毅今年两会带来一份关于加快推进设立“中国航空日”的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快推进“中国航空日”的会商、报批程序,争取“中国航空日”早日设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吴希明在全国两会上建言献策。他建议,通过设立通航产业国家重大专项等方式,逐步构建我国通航产业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提交了《关于加快无人机立法进程,开放轻小型无人机空域管控的建议》,建议加快无人机行业立法和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低空空域审批流程,充分释放轻小型无人机的消费潜力,充分满足社会治安、城市智慧化管理等多方面需求,激励无人机行业企业科技创新,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谢商华等3名委员提交了联名提交《关于在川渝打造国家航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提案》。四川已构建起以成都为核心,绵阳、德阳、泸州等市州协同发展的航空装备产业空间格局。以绵阳为例,不久前,中国科技城(北川)通航产业园被认定为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月刚招引7个重大项目,签约金额达50亿元。
上海团全体代表提交一份关于加强民用无人机管理的代表团建议:从法律规制、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监管机制、社会共治等多方面加强对无人机行业领域进行监管。上海代表团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建立无人机综合监管机制,为无人机监管提供法律遵循,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及技术标准,在国家层面制定促进无人机制造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无人机系统分类及分级》相关标准制订,尽快构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的民用无人机标准体系,统一制定监管标准并完善配套措施。
四、政策落地及显效
2023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成都要聚焦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建设制造强市,制定实施制造强市“1+1+6”政策体系,打造中国“绿氢之都”和工业无人机第一城。作为成都重点布局的产业,成都无人机产业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一杆旗帜。 成都纵横股份、中航无人机、腾盾科创三家上市企业携手齐聚科创板,成都无人机产业的聚集效应已经显现,一条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四川省积极打造省级无人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日前,四川省公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交通管理省重点实验室”,由中国民航二所、西南交大、中国商飞 、成都纵横等建设布局。这个实验室重在破解部分民用无人机“看不见”、“管不住”、“飞不顺”等难题。预计未来5年内突破无人机数字化协同管制等关键技术5项以上,制定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5个以上,实现成果转化超1亿元。
四川自贡航空产业园已有50个重点项目入驻,初步形成无人机和通航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目前,自贡凤鸣机场已开通自贡至成都、大足、西昌、绵阳等14条通航航线,兰田临时起降点能满足翼龙系列、双尾蝎等大型工业级无人机和其他机型起降需求,面积1606平方公里、高度2400米以下的“川协5号”全省低空改革试点空域,已累计保障安全飞行作业13万架次、6.5万小时。
近日,贵州发布了《贵州航空产业城发展规划(2022—2035年)》,立足“老三线”航空产业基础,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的原则,聚焦“重点区域、资源禀赋、产业链条、龙头企业”谋划项目。截至目前,围绕打造先进航空装备研制生产基地、推动民航通航两翼齐飞、促进航空经济融合发展三个方面,谋划项目460个,总投资超过4800亿元。今年2月1日,全市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涉及航空产业城建设开工项目37个,投资超过260亿元。
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探索应用无人机参与行政执法工作,目前已形成9宗无人机行政执法有效案例。此前,南海区司法局出台了规范无人机执法应用的《佛山市南海区关于规范应用无人机开展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通过明确“八个统一”(统一采购、统一布点、统一路线、统一公示、统一标识、统一审核、统一操作、统一检修),赋予无人机参与行政执法的基础身份认证,使无人机采集的数据可直接作为行政执法案件认定违法事实的证据。
江苏无锡丁蜀机场“宜兴-射阳”转场航线正式开通,加快构建低空通航生态圈——将文化传播、短途运输、旅游观光、航空科普相融合,实现无锡现有运输机场布局和航空产业的衔接。目前,丁蜀机场已引进8家通航企业,驻场各型号飞机合计13架;正在开展二期跑道延伸的改扩建工作,计划将现有800米机场跑道延长至1800米以上。未来计划开通至横店、安吉、黄山、景德镇等航线。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建设邮政行业快递物流智能装备等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打造行业“产业大脑”;支持发展快运物流、通用航空、电子商务、高端精密制造等临空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专业物流,依托皖南快递物流产业园等,支持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推动建设全国性邮政快递枢纽城市。
根据民航局2022年6月下发的《“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2年为疫情恢复期,行业侧重要素积累、服务提升、智慧奠基;2023~2025年为加快发展期,着力实现安全、效率、服务水平质量齐升。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无人机运营企业1.3万家,年产值达到1070亿元,注册无人机83.2万架,无人机数量比2020年增长60.9%,无人机实时飞行约3.86亿架次,飞行时长约1668.9万小时。其中,深圳市无人机企业1300多家,产值750亿元。根据预测,随着无人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规模化将极大地降低成本,到2040年,无人机配送可能会占到当日包裹递送量的30%。根据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预计,到2024年,无人机在国内的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元,其中快递物流方面的无人机市场规模约300亿元。可以看出,无人机已经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无人机为驱动力的新通航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将推动新时代航空的快速发展。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进程。新时代新征程新通航,现在正是无人机行业,乃至通航产业的“高速发展期”,希望我们立足这个春天,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新通航产业的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