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新赛道 | eVTOL中国新势力
低空新赛道 | eVTOL中国新势力
在当下全球通用航空市场,最吸引眼球、受资本热捧的莫过于由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所代表的通航低空“新赛道”。在过去一年中,欧美eVTOL厂商纷纷上市,国内新兴科创公司、新能源汽车企业也纷纷入局,成为中国“新通航”第一批探路者。面对航空业动辄10年起的研发试验期和几乎看不到底的投资需求,这些“追梦人”的初心是什么?又是什么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
1
谁在创业
从2019年底亿航智能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代表着中国走到了全球载人无人机领域的第一梯队。其率先试飞取证并能够实现订单批量交付,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领先。而在亿航身后,中国的eVTOL版图一直在不断扩充。
近两年在车展和航展风头正劲的小鹏汇天,与亿航同样在广州开始创业。其创始人赵德力专注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已有10年。同很多投身航空业的人一样,赵德力从小也有飞行梦,曾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在走上创业道路后,先后学习了三角翼和直升机,经过不断摸索,在2013年开始,选择了打造一款操作简单、构造轻巧的载人电动飞行器。
小鹏汇天旅航者X2试飞
赵德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不是科班出身,早期的研发靠的是自学,跟着工程师团队一起探索,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以参考,甚至可以说‘在黑暗中摸索’,5年多的时间,测试飞行1500多次,摔机50多次,2018年6月终于成功自主研发出全球第一台飞行摩托。”此后,小鹏汇天现任副总裁、总设计师王谭加入,第三代飞行汽车旅航者T1诞生,并获得了很多国际设计大奖,基本奠定了现在小鹏汇天较为成熟的旅航者系列的产品基础。
与大湾区共同撑起中国eVTOL另一极的无疑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峰飞航空科技、磐拓航空、时的科技等eVTOL公司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在上海创业。长三角地区灵活的低空空域管理试点和众多通用机场也为eVTOL各研发阶段的验证试飞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长三角地区为eVTOL各研发阶段的验证试飞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峰飞航空科技创始人田瑜拥有FAA固定翼及直升机驾驶员执照,早在1999年进入电动航空行业,2008年设计出了首款单座的电动固定翼飞机eSpyder,2009年设计双座版E430,但当时研发团队无法从市面上采购到能驱动载人飞机的动力系统,于是只能自建动力系统团队,积累了大量电动推进系统经验,这些奠定了峰飞今天eVTOL动力系统的基础。
磐拓航空的创始人张琼则在传统通航领域打拼10余年,张琼深刻体会到了近年来中国通航环境的逐步改善,但也深感中西方通航发展基础差距悬殊、一些技术壁垒短期内难以逾越。在2018年关注到eVTOL新赛道后,2019年张琼果断转身,集合来自传统航空业、汽车专业、电池动力专业甚至建筑业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款能实现梦想的eVTOL。
磐拓航空eVTOL飞行器
时的科技创始人黄雍威曾任空客中国工程中心总工程师,拥有20年国际化航空器研发经验,也参与了空客电动化的相关项目。2018年,黄雍威加入吉利太力飞车项目,2021年5月,选择自主创业,创办了时的科技。
而在中国西部高新科技之都成都,也有一家eVTOL创业公司沃飞长空,在吉利的加持下,与德国Volocopter成立合资公司,引进较为成熟的机型Volocity,并在自有工业级无人机基础上自主研发长航程eVTOL。
沃飞长空首席执行官郭亮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航空系统的飞机研究所。凭借从校园开始的无人机科研基础,他看准风口果断创业。即使如郭亮这样接触无人机已有近20年,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坦承:“如果让我站在2015、2016年来预判未来,还是很难预测到在2025年前后飞行汽车或者说eVTOL能够推向商用,甚至能够进入公众的视野。近年来随着航空电动化、垂直起降以及无人机发展的大趋势,低空出行这一新赛道才逐渐明晰。”
2
中国eVTOL的先天优势
2021年上半年,亿航宣布其在广东省西部云浮市的自动驾驶飞行器新生产基地,总规划建筑面积约24000平方米,将涵盖研发培训中心、零部件制造组装和飞机组装的多项功能,将能满足亿航未来稳定的订单交付需求。今年7月,小鹏汇天首个飞行汽车试制工厂也在广州番禺落成。
粤港澳大湾区全球领先的电子、电控和高密度动力电池产业,以及成熟的制造厂商与供应链为未来中国eVTOL的量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时的科技E20在城市停机坪(上海)
eVTOL的研发结合了飞行器设计、纯电动力系统设计和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传统通航最大的区别在于不需要发动机驱动。曾在空客工作多年的黄雍威表示:“过往的航空变革都由发动机的创新所推动,这一次电动化的变革减少了很多大功率高电压的设备,是非常难得的让飞行器有更多应用场景的机会。”
张琼也认同中国在电动航空领域创新的这一后发优势:“传统航空的整机技术很多时候是围绕发动机来进行的,换成电动力系统后就没有这部分的困扰,我们可以在技术上做很多的创新。”
无论从技术能力和产业规模来说,中国在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为eVTOL的发展解决了一大难题。可以看到,几乎每一家eVTOL创新公司都有来自新能源汽车业的创业伙伴,或者与新能源车企达成深度合作。郭亮告诉本刊记者:“在电池动力方面,无论从成本还是可靠性,以及技术的维度上来说,中国目前的技术都非常靠前。”
安全便捷的eVTOL使大众享受飞行带来的出行效率的提升
更值得期待的是 ,安全便捷的eVTOL将打开更大的共享出行市场,使大众将能享受飞行带来的出行效率的提升。而未来可以自动飞行或简单手动操作的eVTOL飞行器,将大大降低用户门槛,让更多的人尝试并享受低空飞行带来的全新出行体验。当前,基于自动驾驶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的城市空中交通和城际空中交通,融合了电力驱动、自主飞行、垂直起降、共享交通等理念,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相关行业和资本关注的新兴战略产业。
未来的eVTOL飞行器,是像新能源汽车一样销售给用户个人,还是依靠打车或共享平台提供空中出行服务,在中国都有成熟可借鉴的商业模式,并最终实现大多数人都能够搭乘的规模与价格。
从eVTOL以及飞行汽车型号的研发验证、未来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对低空管理体系改革的倒推……这是一场交通领域新的技术革命,甚至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交通方式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中国的创业者并没有落伍。
3
与资本的博弈
对于以eVTOL为代表的未来低空智慧交通,其市场估值将超过万亿,甚至10万亿规模,已然成为近年来资本竞逐的新蓝海。
对于选择什么时候拥抱资本,具体选择什么样的资本,中国的eVTOL创业者们有不同的答案。
“eVTOL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从互联网科技以及电动汽车等行业的兴起来看,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创新科技的发展。”峰飞航空在2021年宣布完成了1亿美元A轮融资,此轮融资主要来自国际科技投资资本,同时峰飞也完成了高管团队的国际化,吸收了来自空客直升机的产品负责人以及投资方创始人加盟。
峰飞盛世龙
2023年2月,时的科技也宣布完成1亿人民币Pre-A轮融资,该轮融资将主要用于E20 eVTOL原型机的研发、制造和测试及后续研发投入。黄雍威表示,eVTOL企业类似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飞行器还未适航取证之前很难有确认收入,早期造血能力相对会弱一些,确实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研发工作。
而同样在上海创业的磐拓航空,自2019年成立至今,仍保持自筹资金运营。“资本的青睐加速了技术的发展、产业的进步,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机构愿意在早期对eVTOL行业进行投资。但目前国内资本大部分对eVTOL项目的估值偏低,对行业也没有足够的了解,行业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成长。”因为选择了倾转涵道这一相对复杂的技术构型,张琼此前所接触到的资本还有一定的顾虑。
磐拓航空 PANTALA Concept H
因此磐拓航空选择先埋头苦干,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了1/2缩比样机的成功试飞,更多资本也开始关注到这一项目。张琼告诉本刊记者:“eVTOL不是一个小投入的项目,也不是一个小市场体量的项目,需要与真正有远见,有实力的资本共同合作,才可能获得长期的成功。”
在未来低空赛道中的另一派资本大玩家来自造车新势力。
2021年10月,小鹏汇天完成了超五亿美元(近40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前估值超105亿元人民币,次轮融资由IDG资本、五源资本及小鹏汽车领投,红杉中国、钟鼎资本、GGV纪源资本、高瓴创投以及云锋基金等知名机构跟投。公开资料显示,这是迄今为止亚洲低空载人飞行器领域企业获得的最大单笔融资。赵德力坦言:“何小鹏和小鹏汽车的加入,给我们带来了人才、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让小鹏汇天如虎添翼,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在资本加持下,小鹏汇天的研发脚步迈得更大。目前,小鹏汇天正在全力推进第六代飞行汽车的研发,它兼具飞行与陆行的双重功能。据赵德力介绍,小鹏汇天将85%预算投入到该产品的研发中,目前研发资金充足,并在 2021年宣布第六代飞行汽车计划在2024年底开始量产交付。
吉利汽车几乎是最早关注到飞行汽车的中国企业,早在2017年便全资收购了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开启了吉利立体化出行的版图。此后投资德国Volocopter,注资本土科创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现在已经拥有了不同级别的工业级无人机及eVTOL产品。从自主创业到纳入吉利立体交通体系,郭亮深切体会到了资本对于eVTOL行业的巨大推力,“飞行汽车的实际落地是一个长周期的行业赛道,涉及产品研发、政策落地、运营管控、地面设备、人员培育等诸多因素。在更长周期还需要资本有更多的长期主义。”
未来中国的智慧出行方式和综合立体交通
前有中国最早进入资本市场的亿航智能,在享受资本红利的同时,也经历了资本市场风口浪尖的博弈。作为载人类航空产品,eVTOL的迭代研发与适航取证注定需要漫长的周期和巨大的投资,资本又能给予创业公司多大的耐心和自由度?将是未来摆在创业者面前的难题。
这些中国eVTOL行业的创业者们,表面上都是入局低空经济新赛道的“掘金者”,但深入了解后会发现,他们更是一群不懈追求飞行的初心与梦想、力图改变未来交通方式的“追梦人”。尽管背景出身不同,道路曲折各异,他们都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中国率先实现符合双碳目标的智慧出行方式和综合立体交通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