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打造未来城市融合空域的立体交通

  

李健:打造未来城市融合空域的立体交通

 

李健,原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副部长级),先后在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等任职,2007-2020年任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

 

中经网:刚才您讲到汽车,就现实来看,目前汽车的保有量是非常大的,不仅降价竞争非常激烈,刺激了消费,但同时也面临着出行难、停车难造成的使用率障碍的问题。您刚才也谈到了,很多年前去国外就发现他们满天的飞机,但中国的情况很不同,人们谈到飞机就觉得价格昂贵,难以企及。其次,就中国的人口总量来说,如果未来小飞机的性价比可以让大家接受,但满天飞机的情况会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李健:通航作为交通体系的分支,是整个运输体系的一种补充。截止到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其中汽车3.19亿辆,千人拥有汽车量是226,美国千人拥有量是837

 

       中经网:我打断您一下,跟飞机的这种比较又是如何的?

       李健:我们来算算,就以千分之一来计算,你算算中国应该有多少架飞机,14亿人口,这就足够了。

       中经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对比汽车和房地产这样的支柱产业,如果让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起来的话,可能就不亚于过去的其它支柱产业的体量了,正如航空学会林理事长提出的万亿蓝海了吧。

       李健:这是有的,不仅是万亿,肯定是要超过了,是几十万亿。这还仅仅是传统的通航,如果加上无人机,这就更了不得了,再加上现代通航、加数字空域,是不可想象的。

      我跟你讲我们在深圳现在做什么,未来大概50m80m以下高度,现在没最后确定,我们正在研究定标准,全世界第一方阵的人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留给了飞行汽车。

 

 

      飞行汽车到底怎么飞?是要飞在原有汽车行驶道路的上面?那底下的人可能还不干呢。所以也可能飞到边上,或者是飞行在隔离带两边,这个都没定下来。120m的高度,现在已经在做实验。

      美团购药、送快递快餐,刚才讲时间效率50%,一个降低成本50%,一个提升效率50%。无人机200m的高度可能留给大型的物流,也可以放在夜间飞。我们现在都在研究这个政策,白天的是极少量的、一些特定路线上的飞,现在数字研究院在做这个事儿。

       三四百米是电动垂直起降载人的,就像公共汽车一样,可能只能拉两个人,在这个楼到那个楼15分钟点对点飞行,当地面已经堵得走不动的情况,用它则不受影响。

 

       大家都看到过几百架的无人机在空中表演,也不会撞在一起,这就是个数字概念,它可以无限量的扩大使用。无限量是相对的一个概念,它实际上还是有限量,相对于需求来讲,可以是无限量的来供应,这指的是三四百米的空域。

       五六百米以上是有人驾驶的直升飞机,现在深圳都已经在飞了。一千米以上是固定翼,因为它是有人驾驶的,给它留下的安全余地要比无人机的间隔大,现在正在做这个实验。

       所以融合空域以后,把不同层次的需求就分开了,真有急事的人,你就可以走这个楼顶,坐飞机15分钟就到,也可能费用稍微高一点,不过不是因为它本身成本高决定的,是由市场决定的。这是正在探索的一个数字通航方向。

 

       飞行汽车现在美国、欧洲几个发达国家,包括巴西都是由政府来主导推动这个行业的变革,就是解决当前汽车拥堵的问题,这个叫UAM,美国人叫AAM。我们准备叫SAM,就是“未来城市融合空域的立体交通”,为了改变现在交通拥堵、大城市病的问题,很大程度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